http://news.ggec.com.cn:6005/Img/2019/6/20190621f0a74282008740a3897b60fe86db5f69.png
谈到利润,我们就会想到成本,因为节省成本可以直接产生效益。制造成本是工厂竞争力的管控要素之一,它包括了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http://news.ggec.com.cn:6005/wx/content/2019-06/15/000028.html

等待处理…

OPE:浅谈总体人工效能的提升办法

作者 管理学院 奇点
2019/6/21

谈到利润,我们就会想到成本,因为节省成本可以直接产生效益。制造成本是工厂竞争力的管控要素之一,它包括了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物料损耗,厂房设备租金,水电等等;而人工成本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下面,笔者将以人工成本作为切入点,以OPE- Overall Plant Efficiency作为参考指标,浅谈工厂总体人工效能的提升办法。

从前制程投线生产开始,我们生产单位数量产品所花费的人工成本,可以用这样的一条公式计算:人工成本=投入工时×每小时工价。在这条公式中,其实,在我们每个月做产能规划的时候,就基本处理好了“工价是多少”“工厂用多少人”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再考虑“人用多点,得多交社保;人用少些,加班费又多了”这类此消彼长的问题。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要改善人工成本的方向也很清晰了,就是要控制投入工时这个变量。本文将给读者介绍OPE-Overall Plant Efficiency-总体人工效能,它是一套衡量工厂经营管理整体效率的计算办法:OPE=价值工时/投入工时=稼动率*工时平衡率*操作效率。

在OPE的架构图里面,计划损失部分是没办法避免的,它涵盖的发生场景包括:支援其他部门、工作中间休息、开早会、5S及教育训练等,不作为总体人工效能的改善对象。下面,结合稼动率、工时平衡率及操作效率这三大变量的发生场景,跟大家一起进行深入分析。

1. 稼动率是现场管理者绩效,对于稼动损失,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管理损失。

稼动损失最基本的判断方式,就是观察我们的操作工人是否有在等待 ,以确定稼动(管理)损失发生的时间和频率,等待时间一般以5分钟为临界点并实施记录。稼动损失发生的场景有:缺料导致的待料;等待指示;等待故障修理;等待换线;白晚班交接班;开线及其他偶发的管理上的损失。以上场景产生的稼动损失,又叫稼动延误。

在我们现场的记录中,稼动延误最容易变成不明延误。让自己成为一名“三现主义”的现场管理者,对每一次的稼动延误进行科学记录,并计算出稼动率,可以非常具体、直观地反映出我们的稼动损失,并针对性实施改善。

2. 工时平衡率是设计者绩效,对于工时平衡损失,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设计损失。

这里谈到的设计,包括了产品设计和制程设计。因为产品设计决定了装配的方式及难易程度,制程设计是基于产品设计,用山积表对整个装配过程的动作单元进行分解和组合;当产品走上量产,IE就开始对工时平衡率进行测量计算。所以,工时平衡率的发生场景就非常简单,即由于工序之间作业周期时间不同(快慢不均),发生了人员等待的损失。

工时平衡导致的设计损失,只能通过作业测定及公式进行计算:工时平衡率=∑(各工序的作业时间)/(瓶颈岗位时间*人数)*100%。因为累计倍数的增长效应,线平衡损失是五大损失(如图)里面影响最大的。在制造型企业里面,大家对于工时平衡率都有着非常具体的要求,在我们国光,对工时平衡率的要求是85%以上。

3. 操作效率是作业者绩效,操作损失的类别就有:动作损失、自动化替换损失及测定调整损失。

动作损失的发生场景有:违反动作经济原则发生的损失(22 种损失);没有标准作业,或不按标准作业时发生的动作损失;重复作业发生的损失;不够熟练发生的损失;因机器、物料配置不佳发生的损失。

自动化替换损失的发生场景有:实施自动化可以达到省人的目标,但同时也发生了人员等待的损失。即靠自动化来装卸(Load/Unload)零件以求达到省人化,人员也因不做这些工作而闲置。

测定调整损失的发生场景有:品质不良、人工整修的工时损失;还有因品质不稳定,为防止不良发生和流出而频繁地实施测定调整所发生的工时损失。这部分的损失,就涉及到了品质。善测定调整损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制程中对不良进行“防堵”的力度;利用“防呆”不让不良品流出,又是最好的防堵办法。

最后,回顾OPE-Overall Plant Efficiency-总体人工效能的公式,OPE=价值工时/投入工时=稼动率*工时平衡率*操作效率。我们想要提升总体人工效能,一定要稼动率、工时平衡率、操作效率三力启发,以UPPH “每小时每人产出”作为辅助指标,以期共同助力工厂竞争力提升!

上篇:高保真音响中的明珠——书架音箱
下篇:SPC培训有感
分享到

© 2019 国光电器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