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ggec.com.cn:6005/Img/2020/11/20201116a5252bfe8f3947d487df16de0deab3a8.jpg
伴随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工作、管理、思想、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为提升公司RF工程师的
http://news.ggec.com.cn:6005/wx/content/2020-11/16/000657.html

等待处理…

产品变革 技术先行

——记《软小型天线与射频电路设计》培训

作者 研发部
2020/11/16

伴随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工作、管理、思想、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为提升公司RF工程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管理学院根据研发部电子开发部需求引进外训,由曾任职知名企业华为、泰克、飞利浦等公司的赵卫宏老师带来为期4天的课程,课程内容根据国光现状进行定制,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位RF工程师通过系统性学习后收获颇多,通过自身的消化与融合后,针对国光转化出科普性课程,并于10月份开展内部培训。10月27日至11月3日在一号培训室组织开设《软小型天线与射频电路设计》的系列课程,课程内容包括《ADS对无源器件的仿真及优化》、《WIFI fun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以及《基于CST的天线仿真实例》,培训讲师分别为RF工程师黄福亮、张小冬、马杨妮,主要有研发中心、系统制造部、耳机事业部的27位研发人员报名参加本次培训,总出勤率为85%。

首先在《ADS对无源器件的仿真及优化》的课程中,张工以无源器件的仿真优化为主要内容,以功分器为例从ADS的软件简介、工作界面、功能模块原理图的创建,各控件设置,以及它的仿真和优化做了详尽的解说和分析。让大家对软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希望学员们了解无源器件相关知识并且认识与熟悉其仿真软件ADS的基本操作。

其次黄工在《WIFI fun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课程中,以WIFI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为引导,从ZigBee、WIFI、Bluetooth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到Lora、Sigfox、EMTC、NB-LOT等远程无线通信技术为大家详细分析了物联网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并就我们的产品所涉及到的WIFI模块的各项协议的工作频率范围、物理速率、实际吞吐量、调制方式及其应用场景等为学员们作出详细的对比与解析,然后分别对射频系统的发射/接收系统的性能参数给大家进行了阐述。

最后,马工在《基于CST的天线仿真实例》这节课为学员们重点讲解了CST软件以及仿真实例,通过实际演示偶极子天线的建模、仿真、优化,并对回波损耗(S11)、电压驻波比(VSWR)、Smith圆图、远区场方向图等仿真结果做了详细的分析,让大家充分认识并了解天线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判断天线的性能优良,同时,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使大家加深理解。除天线仿真之外,CST的其他工作室还可以完成系统级电磁兼容仿真;实现CST特有的纯瞬态场路同步协同仿真等等,这使得我们的工作不仅在天线设计方面节省了时间,而且可以在EMC/EMI、SI/PI、静电放电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方案论证和设计阶段,通过仿真,我们可以评定技术指标的合理性,论证其可行性,对其实现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在研发阶段对产品的性能进行仿真验证,评估其是否能够满足指标要求并确定允许的结果范围,以建立优化的技术指标,并为产品的性能测试作事先准备和结果分析,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产品改进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随着通信手段的日益丰富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天线与射频电路设计也越来越复杂,指标要求越来越高,而设计周期却越来越短,因此使用软件工具已经成为射频设计的必然趋势。希望学员们通过本次培训,能在深入理解天线原理与射频电路的基础上,结合软件工具进行天线与射频电路设计,逐步增强工程师专业技术,有效应用到产品设计之中。

通过该项目“向外学习,向内转化”的模式。不仅使公司的投入得到高效的利用,三位RF工程师也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扎牢了知识理论的根基。未来,希望我们参加外出培训学习的同事,遵循“布鲁姆”由输入到转化的模式,共同营造交互式学习氛围,共建学习型组织。

上篇:农活体验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国光电器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