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听人说,异国他乡,听起来平淡无味,真正不在国内了,才切身感受到这四个字的意味,即使是相同的东西,相同的名称,也是不同的体会。举个小例子,在国内你吃的粉是热的,有点烫嘴,这里你去吃的粉是凉的,你甚至还想加热下。日子很慢,时间很快,不知不觉也过了3个多月,接近赤道,所以昼夜更加平均了,也没有很冷的冬天,只有风很大的台风天。
但今天来到了会安古镇,确是让人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切感,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文字,熟悉的建筑,特别是在潮州会馆、福建会馆等建筑物的内部,仿佛能感受到几个世纪前那些拼搏的侨商浓浓的思乡之情。
在街道上走着,看着路两边的商铺,由于特殊时期,大部分还是紧闭门户,但是从外观上可以分辨出是什么店铺,甚至可以从牌匾上看到贡茶店的中文小篆字样。
还是从一开始说起吧,一行人坐车来到会安古镇的北边入口,总共有3个入口,卖门票的人告知我们,满8个人,可以赠送一个导游,可选英文和中文的,毫无疑问,我们选择了中文。
导游是一个带着口罩的姑娘,年龄看不出来,给我们用一口比较流利的中文讲解着各个景点,其中包括来远桥、各个会馆、博物馆等,原本计划的团建因为有了导游,变得好像是跟团的小旅游。
导游给我们讲了来远桥的几个名字的由来,还有建立来远桥的时间,桥头的猴,桥尾的狗,就是建造的年份,从猴年到狗年,桥的中间也有一个类似小博物馆的小房子,记载着一些前事。
导游还给我们将了各个会馆的由来,总共有五大会馆,其中福建会馆最大,主要是和贸易相关,会馆中供奉着关老爷、六王爷、初生娘娘等,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本地人初一十五也会来各个会馆上香祈求。
导游看到我们看着那些关了门的商铺,给我们介绍了下各个商铺的大门,门边的门牌颜色,代表是政府的,还是私人的,有红色和蓝色。还有门上的两个门眼,门眼的寓意也是守护宅院的意思,在两扇门的正中上的位置有一个圆形的木头,有各种花纹,有时候还会是八卦。所以,这个门眼看起来和中国古代的建筑很像,也是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一个结合吧。
会安古镇以前是一个贸易港口,1999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现在的路面可能不是15世纪时候的路面了,但是这个地方是15世纪就有各种商业活动了,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在倒流,往贸易河上的大桥看过去,依稀看到了中国的商船,上面放满了准备交易的物资,和本地人比手画脚地销售,那个场景生动活泼,仿佛就在眼前,据说当时中国的商船数量是最多的。
现在的古镇,没有很多人,旅游业萧条,但是还是有不少穿着奥黛的美女在拍照,奥黛是当地有民族特色的服饰,类似于我们的旗袍。
还记得上次来的时候是夜晚,会安古镇这边是有夜市的,有买东西的小贩,有卖发光头环的,有租花灯船游河的,优雅的河边小清吧,也是为数不多开着的娱乐场所了。
旅程的最后,我们去吃了一个汤粉,难得的热汤粉,还有久违的油条,一行人吃得不亦乐乎。也许,生活需要的也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份满足,一份家乡味道的思念。想家了,但是,男儿志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