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是一部温暖的电影。很多人看来总是不自觉避讳生病这件事,谁都不愿提及重病,谁都害怕重病落到自己头上,于是需要得到更多关爱的病人却总被忽视,甚至有时被“嫌弃”——《我们一起摇太阳》的开头,短短几个镜头拼接出现实病人的日常,也表现出了重病患者生活中的不易。韩延导演的作品,用极为真诚的态度讲诉了沉重的故事,用轻松消解了沉重,用贴近生活的烟火气让故事变得更容易让人共情——是共情而不是怜悯,故事的底色是温暖,而不是悲苦。
影片故事中的凌敏,一名身患尿毒症的女孩,每周都要经历多次透析之苦,甚至连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吃饭喝水,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对这个正是可以肆意挥霍青春时光的少女来说,生命反而成为了一种需要“读秒过活”的艰难旅途。
但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旅途之上,她却遇到了一个名字就叫吕途的小伙。
而他的出现,似乎让凌敏的生命之旅变得更加“艰难”。凌敏渴望能像一个健康的人一样,度过自己完整的生命时光,哪怕为此而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在鸡零狗碎的生活里,被最后一根稻草——“打不燃的煤气灶”彻底压垮之后,痛心地发出了那条早就录制好的“征婚启事”。也许是因为出于强烈的自尊心,凌敏迅速撤回了视频,但却被吕途所看到,而对于脑肿瘤患者吕途来说,长久的治疗已经让他放弃了对生命的渴望。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年老的母亲,为了能让自己离开后母亲能有人照顾,他也愿意付出代价,就是那则“征婚启事”,两个人结婚自己死后捐赠肾给凌敏,作为交换条件对方则照顾自己妈妈后半辈子。
单从对待病情的态度上来看,两者似乎并不是一路人。凌敏是“不高兴”型,一方面是长期的透析和饮食控制让她不得不开启“计量人生”,实在没有什么能让她真正开心的事情。另一方面则是生活上的种种烦恼和限制,也让她选择了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敏感。而吕途则是“没头脑”型,一方面是开颅手术让他物理意义上的失去了一部分“头脑”。另一方面则是已经被病痛折磨了太久的他选择逃避清醒,用一种装傻充愣的态度去应对一切,用钝感将自己紧紧包住。然而就是这样对待生命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人,却在一系列的欢喜冤家戏码后相互温暖,电影里的彭昱畅与李庚希虽然灰头土脸、几乎全素颜,却不丧,不低沉,相反总是劲劲儿的,传递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在阳台上大声喊出“奥利给”,将旅行团过成婚礼现场,把“谢谢惠顾”的人生活成“再来一瓶”,两个各自有残缺的人相遇,聚集在一处取暖,人生就有了窸窸窣窣的细微光亮。
两个身患重症的人,他们比谁都明白病痛是多么难以承受,死神的到来是多么叫人害怕,生活中那日常的点点滴滴有多么珍贵。我特别喜欢吕途拍下的凌敏的视频,短短两分钟的视频,记录了凌敏的笑颜,记录了许许多多明媚闪光的时刻,更记录了那些琐碎的、平淡的,甚至是狼狈的不想被拍下来的时刻。在吕途眼里,这些时刻都很珍贵,在我眼里,这些琐碎的时刻比那些闪光的时刻更为打动人。
对他们来说,每一个活着的时刻都是珍贵的,哪怕痛苦。而在痛苦中享受人生,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勇气。可即便像吕途那样拥有莫大勇气的人,心里也藏着许多畏惧:畏惧死亡,畏惧手术,畏惧ICU里难熬的日子,也不放心自己的母亲。谁能真的不害怕呢?特别是在孤单的时候。可最终,在凌敏的“命令”之下,他不得不放下顾虑进入了手术室。进入手术室前的那一刻,他把“遗言”信交到凌敏手上,我知道凌敏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光,是凌敏让他无所畏惧。
开篇凌敏生活中仿佛只有一片灰暗,随着故事的发展,在吕途介入凌敏的生活之后,她开始有了笑容。后来,凌敏笑得越来越多,片尾彩蛋,凌敏显然脸色都好了许多,整个人都仿佛有了生命力,想来病情定是好转了。《我们一起摇太阳》这样带着烟火气的演绎,用细节、真实的质感,为我带来了强大的代入感,让我感受到了巨大的感染力。看到片尾彩蛋他们做着和普通情侣一样的事,他们肆意享受着生活,忍不住就觉得这真美好啊,这简直是童话故事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