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ggec.com.cn:6005/Img/2025/4/pc202504305d3ba33ee31d482388b8087226a1b41e04.jpg
四月二十三日——世界读书日。当四月的风翻动第二十三页书签,翻开的书页上, 夜色笼罩城市,台灯下的文字依然闪烁,我总会想起博
http://news.ggec.com.cn:6005/wx/content/2025-04/30/001727.html

等待处理…

在书页间 与整个世界相遇

作者 红豆包
2025/4/30

四月二十三日——世界读书日。当四月的风翻动第二十三页书签,翻开的书页上, 夜色笼罩城市,台灯下的文字依然闪烁,我总会想起博尔赫斯的那句名言:“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读书,就是我们通往天堂的阶梯,是人类文明最温柔的传承。

翻开一本好书,就像推开一扇门,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何其有幸,能在《红楼梦》春日的葬花呤中细品黛玉的怜悯草木之心,拜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在黄土地上的奋斗与挣扎,让我们看见平凡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坚韧与光芒;翻开《人类简史》,从原始人的篝火到现代文明的璀璨,历史长河在文字间奔涌……这些文字,不仅是作者思想的结晶,更是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读书不仅是对知识的汲取,更是对灵魂的滋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常常被信息洪流裹挟,当我们在短视频的瀑布流中持续下划拇指,在热搜榜单的狂欢中耗尽注意力,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构筑的乌托邦便愈发珍贵——当翻开书籍沉浸在文字中时,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浮躁的心也渐渐沉静。毛姆认为“阅读应当是令人愉悦的,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而卡夫卡却持有不同的观点——在1913年致友人书信中所说:“真正的阅读应如破冰利斧……”他认为只有那些能够刺痛和唤醒我们的书才值得一读。二位作家各抒己见,卡夫卡式的阅读是劈开认知冻土的春雷,毛姆式的阅读如处暑时节的晚风,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同时滋养着我。读过的书就像竹篮打水,看似空空如也,其实竹篮已被流水洗净。那些在意识表层消散的文字,早已化作滋养灵魂的微量元素。

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今天,为什么还要静下心来读一本完整的书?我的答案很简单:碎片化的信息如同快餐,能满足一时的求知欲,却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深度阅读,就像一场精心烹制的盛宴,需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只有通过系统性的阅读,才能更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我认为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也很重要;无论是参加读书会,还是在社交平台上交流,思想的碰撞往往能让我们对书籍有更深刻的理解。

世界读书日如同柏拉图洞穴墙上的光影,真正的阅读却在转身寻光的路上。合上书页的刹那,书中的字句是渡河的筏,上岸那刻,明月已化作眉间的清辉;我要终身以书为友,愿在字里行间邂逅千百个自己。

上篇:没有了
下篇:去有风的地方
分享到

© 2019 国光电器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