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法就是把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检查、搬运、保管5个部分的过程,最后转化为成品出售;过程中,若干相关作业的集合,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可以产生一定范围的效果,并用流程程序图加以记录并分析,然后进行改善优化,以达到提升流程运营效率,减少流程资源投入的目的。
流程法的目的:① 加工工序中是否存在不合理﹑停滞等作业现象,取消它们;② 合并一些过于细分或重复的工作,提高产线平衡率;③ 检查是否有导致相同作业动作无价值重复的作业程序,改变它们避免重复作业;④ 分析搬运、物流状况,调整布局,以减少搬运,提高物流效率;⑤ 整理加工工序流程,使其合理、平衡、经济;
车间产品项目的流程法应用改善案例——
案列一:H客户C4产品IO板IE流程法应用改善:1. USB小板取消插件流程和重排执锡流程;2. 改善原因:排产计划9000pcs/天,用人7人,时产850pcs/H,用时11H,设备需要增加1台波峰焊周转,车间设备没有闲置,按9000pcs/天排产,需要2天才能完成生产任务;3. 改善后:取消插件流程,取消 USB插件4人,调3人执锡段做焊接作业,节省4人,不需要增加设备。
案列二:H客户C3产品流程法应用改善:1. IO板过炉取消使用防焊夹具;2. 改善原因:IO板插件需要7人,1人装防焊夹具;防焊夹具每天清洗1次,需要1H清洗;产量大,防焊夹具没有清洗干净或没有烘干,容易导致连锡,松香多等问题;3. 改善后:过炉取消防焊夹具,节省1人装防焊夹具,6人作业;每天排产8400pcs,时产1500pcs,人均时产:250,需要5.6H,节省0.9H;节省1H清洗夹具;不需要防焊夹具维护,更新。
案列三:L客户L产品流程法应用改善:1. 取消2人贴条码分板动作,合并到其它岗位;2. 改善原因:烧录岗位有30S的等待时间,贴条码分板动作只要15S,可以分担其动作;3. 改善后:把贴条码和分板动作合并到烧录岗位,不影响产能,并可以取消贴条码的2人。
由此,我们实施流程分析的步骤是:现场调查,制作工程流程图,测定各工序的必须项目,整理测定方案,改善方案制定、实施与评估,标准化。
作业者流程分析侧重于排除作业者在作业上的浪费、不均衡和不合理现象而达到改善的效果。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①发现是否有不必要的延迟。②发现动作路线、方法、次数或负荷是否适当。③发现动作距离是否可以缩短。④发现是否有等待时间,是否可以缩短等待时间。⑤发现是否可以同时进行加工和检查。⑥发现动作或相关的配置、顺序、组合是否适当。⑦发现动作对品质、效率的影响和可能的改善点。
我们通过对人与人、人与机器组合作业、产品工艺设计特点的作业时间分配进行研究,并且绘制相应的图表,以便找其间发生的等待或闲置时间,利用流程法并加以改善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