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六西格玛,大家会想到什么呢?相信大部份人都会觉得六西格玛很是复杂,难以捉摸甚至觉得有些玄幻,许多人也曾谈六西格玛而色变,认为这是个怎么也达不到的高度。
六西格玛这一名称源自于统计学的传统术语。六西格玛代表在过程均值和客户规范之间,可以挤进有6个标准偏差。
我们来举个简单的案例来了解下六西格玛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等地铁的人们总是希望列车能按时到达,在预定时间的两分钟之内到达,预定(目标)时间为14:11分,那规范上、下限则代表客户满意度。我们连续收集1周列车到达的时间,平均值刚好为14.11分,等地铁的客户一定会非常满意吗?也许不,客户经历的不是平均值。如果公交提前到达,客户会错过;而晚点则会增加等待时间,而且可能会错过换乘地铁车次。
如果每次客户坐地铁,车次到达时间能满足他们的期望。也就是说实现目标与实际的过程变差,使每次到达值无限接近目标,这样就能使客户满意。客户总是想追求完美,没有变差的产品,而6sigma则是能帮助我们生产和交付近乎完美的产品和服务的改善方法。
为什么要达到六个6sigma,而不是3,也不是4呢?6sigma意味着:在过程均值和客户标准之间,可以挤进有6个标准偏差,实际交付产品输出没有超出客户规范,达到近似于完美的过程输出(零缺陷)。
六西格玛关注的三个焦点问题分别为:客户满意,用数据说话,过程。
焦点一,影响客户满意度(CTS)的因素有哪些?客户期望得到什么?客户声音是什么?要使客户满意,例如一款喇叭,必不可少的有哪些,能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功能有哪些,能给客户带来惊喜的又有哪些,企业需要从CTQ、CTD、CTC几个方面考虑客户关键需求。
焦点二,用数据说话。产品的任何分析中数据都决定着决策与行动。没有数据只有经验,拍脑袋决策会产生错误的决策,甚至一系列错误的行动;只有收集的数据而没不加整理,也不能明确做出有效决策。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汇总,用DOE、回归分析、能力分析、正态检测等统计方法对数据做集中趋势进行衡量分析,找到最优设计和决策。
集点三,过程。客户关注的是产品(喇叭),因此喇叭生产过程是客户角度的过程,而装磁钢,磁片,防尘帽,支片,音圈以及涂胶,烘干等子过程是为了交付喇叭。西格玛改进的过程是客户关注的重要的过程。我们生产过程严格管理各个子过程,就是为了“从里到外”的动作过程都是站在客户角度。
六西格玛与传统解决问题方法差异之处在于探索深层子关键因子找到影响Y的关键因子X's。
通过消除根因X或确定最佳因素以达到减少变差,且达到目标。最后将成果锁定在控制措施来保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