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光电器电子报

2022年11月30星期三
2022年第11期(总第749期)

国光电器员工家园 卡塔尔世界杯有哪些中国智造的黑科技 红 日 国光的晨曦 日落西江 《破窗效应》读后感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国光电器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窗效应》读后感

□ 作者 越南基地 梁伟康

我最近刚阅读完美国犯罪学专家乔治•凯林 / 凯瑟琳•科尔斯著作的《破窗效应》一书,破窗效应最早是一个犯罪学理论,由美国政治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及犯罪学家乔治凯林提出,而该理论源于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一项实验。当时津巴多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车的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然后停在犯罪率极高的纽约布朗克斯区的一个拉丁裔居民社区内,而另一车则原封不动地停放在治安相对较好的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某个中产阶级居民社区内。不出所料,停在拉丁裔居民社区的那辆车当天就被偷走了,而停在中产阶级居民社区的那辆车一周后也没有人动它。然后,津巴多又用锤子 把停在中产阶级居民社区的那辆车的车窗玻璃敲了个大洞。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这辆车居然也被偷走了。基于这个实验,威尔逊和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那么,这扇破窗户就会变成某种示范性的标志,从而纵容他人去打破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犯罪活动也会因此而滋生、蔓延。

事实上,这一效应在车间一线生产管理中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这些现象,有时候如果设备是干净整洁的,员工会爱护保养好整洁,但是设备工具上有一些棉贴纸没有及时清洗掉,或则出现划痕,很快设备工具就会被破坏成乱七八糟的样子,产线地面如果是很干净的地方,员工会自觉维护地面上的卫生,一旦因为生产过程掉落螺丝或则垃圾在地面上未及时清理,那么可能过一会就会变成满地螺丝垃圾,又或者生产线在安静有序进行生产工作,如果有某两个员工开始聊天的说话,那么最终可能导致整条生产线的纪律完全失控,像菜市场那样吵吵闹闹。一旦产线生产环境中的秩序被打破了,小问题很快就变成大问题。如何让生产有序的进行,防止出现失序的现象,维持生产现场环境的秩序,这是我们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如果一个小的混乱或者破坏不能被及时制止,就可能给其他人提供一种暗示,跟着搞破坏不会受到惩罚,那么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破坏行动中。

在生产过程中,产线做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杜绝出现“破窗”这种环境,要保持“好窗”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利用好的工作环境教育并影响周围的人,作为管理者:你的重点不是去抓住那个把你窗户砸出第一个洞的人,你的重点是要警告所有的旁观者,你在采取积极行动,绝不允许破坏捣乱的行为进一步发生。

我们如果需要避免管理中不想要的结果出现,就要在事情初露端倪的时候把苗头扼杀在襁褓之中,绝不要轻易打破任何一扇窗户,尤其是对于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失序行为,必须做到随时处理,将其消灭萌芽状态。

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任何不良现象的第一次出现,就是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如果不被阻止会导致这种现象的无限扩展,如果对于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不闻不问,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工作中有时候一件很小的“恶”事情如果我们不及时加以干预阻止这种行为,最终也可能会酿成大错;只有从小事抓起,让所有小事都不出乱子,这样才能做成大事。这也是《破窗效应》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示。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国光电器手机版
制作单位:《国光电器》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