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广州从阴雨天气直接进入高温天气,简直可以称得上“热晴”高涨!那我们就要注意预防中暑了。
中暑是指暑热季节、高温、高湿等环境条件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导致的急性热损伤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每年高温季节社会面都会发生多起中暑事件,预防中暑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进入高温、高湿天气我们第一要准备好防暑防晒用具:如防晒霜、防晒帽、穿宽松透气淡色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第二要科学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水,水温不宜过高,如大量出汗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糖水或运动饮料;第三要注意散热: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或用风扇进行物理降温,炎热难挡时可用凉水冲手腕,有助降低血液温度。
中暑分三种,先兆中暑:如果在高温场所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但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症状加重外,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体温高至38.5度以上。
一般情况下,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病人经过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所以遇到中暑不要过于慌张,采用“一移”(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再改用冷水、冰水敷)、“三饮”(适当饮用含盐饮料、清凉饮料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四擦”(因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用冷水擦身体至皮肤发红),如休息后仍未好转,则需尽快送医就诊。
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也可出现混合型,症状各有特点,当体温达到40度以上,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我们就要快速、有效、持续降温、补充液体,同时速度拔打120或尽快把患者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