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ggec.com.cn:6005/Img/2020/7/pc2020071715c63e003a6a45c893ff7ac308c5a79701.jpg
近年来,随着外部竞争环境的日渐白热化,以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突出,企业不断被要求降价、短交期、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然而
http://news.ggec.com.cn:6005/wx/content/2020-07/17/000502.html

等待处理…

服务BU,我们是全方位的

作者 曹震凡
2020/7/17

近年来,随着外部竞争环境的日渐白热化,以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突出,企业不断被要求降价、短交期、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然而这种生产方式通常会导致产品稳定性差、生产计划准确率低、生产管理复杂。这让制造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那企业到底应该怎样做呢?2019年,以陆董为核心的公司管理层高瞻远瞩,带领大家主动识变,变中求新,新中求进,公司在去年8月正式实施BU制改革,随着BU改革的顺利推进,公司的业绩也稳步提升。BU作为公司的利润中心,同时也是先头部队,冲锋陷阵与友商各种PK,可以想像他们真的很难!在BU制下,制造部门作为产品链的末端,我们要服务好BU,不能给BU掉链子。所以我们必须为BU获取订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一、日常管理方面

1、维护生产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检讨生产体系运行中的问题,持续完善;2、维护好生产现场,做好5S三定管理,做好生产纪律管理,打造一个安全、干净、有序且充满活力的生产现场;3、维护好生产工艺,确保三大工艺文件的一致性,过程中严格按照SOP要求作业,确保产品质量。

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

1、配合董事长助理(也是制造方面的专家)秦总,对运作流程进行价值流分析,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及岗位,使得流程运行更高效、用人更节省。2、减人增效:上半年精减辅助人员88人,车间辅助人员占比由原来的13%下降到现在的10%以内。通过梳理车间辅助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把不同岗位相同的工作重新定位,重新分工。如生产线长、原段长岗位进行合并,一条生产线由一个线长带一个物料员管理,段长岗位取消。同时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改革,在原来以车间为单位进行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产线考核,员工系数直接与产线考核挂钩,极大程度上激发了一线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3、优化产线人员结构,提升正式员工的比例。去年劳务工占比约60%,因为劳务工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这也导致了人员流失率高、以及培训工时多影响生产效率,通过定期将劳务工转化为员工、淡季只招员工不招劳务工等多项措施,2020年做到了劳务工占比最低仅有10%,为稳定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4、坚持推进CIP改善活动。制定各车间CIP改善目标,并将目标细化到产品:长单机效率提升目标大于20%,短单机效率提升目标不少于10%。例如BDS 的X5,通过生产、工艺、改善办、质管部等多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各项改善:测试岗位优化,岗位分拆重组,提高产线平衡率、快速爬坡、产线PK等,UPPH由3.58提升到6.01,生产效率提升了68%。5、推广单机自动化,减少作业人员。员工最低工资不断提升,用工成本越来越高,对于我们这种人工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压力则越来越大!生产自动化将是未来趋势,结合系统制造部产品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投入单机自动化设备性价比最高,柔性也最好。于是我们在产线的相关岗位投入了自动螺丝机、半自动焊锡机、自动打胶机、自动记录称重设备、自动封箱机、自动围膜机、PCBA功能自动测试等自动化设备,节省人员的同时也提升了效率。

三、准时交付方面

1、提前规划产能:部门负责人依据全年预测,对未来1年的产能做出整体规划;生产经理依据未来3个月的生产计划,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调配;车间主管依据未来1个月的生产计划对所需资源进行再确认;2、建立出货异常报警机制,及时反馈、及时协调、及时解决,决不允许因为生产原因导致的不能按时出货;3、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即时与PMC、交付沟通,按轻重缓急顺序,优先生产紧急产品。

以上种种是我们支援BU的相关行动,我知道不仅是我们部门在行动,与生产相关的其他部门也都在行动,如质管部有关来料品质的提升以及物料部有关物料齐套率的改善,这些都在有序推进。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密切配合,通过我们的不断改善,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 生产成本的不断下降,我们的生产竞争力将会越来越强!

今年的疫情来势汹汹,在习大大的带领下,全国一心,众志成城,中国获得了战“疫”的丰硕成果。同时,我也坚信,国光在陆董等公司高层的带领下,勇于创新、脚踏实地,打造充满活力的百年老店的使命也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共创国光更加辉煌的未来。

上篇:经风雨 见彩虹
下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分享到

© 2019 国光电器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