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光电器电子报

2019年12月31星期二
2019年第24期(总第704期)

国光电器员工家园 老父亲 鼠年2020 我遇见的越南 原创漫画:今天爸妈不在家!! 《皮囊》读书笔记 迷失中的呐喊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国光电器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父亲

□ 作者 梅若兰

人人都知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些爱是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这些人也是一生一世值得你爱的。

我的父亲出生于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百废待兴虽然艰苦但日子盼头很强。人们为温饱而努力,机械和电器基本没有,农村劳作主要靠人力及畜力,有些地方能使用水利,医疗卫生条件基本靠中医。

当时的政府提倡人多力量大,我奶奶共养育了我父亲,叔叔,姑姑10个孩子,父亲作为家里的老大,自然也要担起了养家,养弟妹的责任,父亲上完小学就缀学帮家里干农活了。当时的农村实行集体劳动分配制度。这种制度是采取集体评议把不同农村劳动力一天劳动的价值从1到10分成若干级别,既公分。按照出勤数量和级别记录和计算出累计劳动的公分值。把收成减去支出和集体储备,用全部公分值来除可以得出每公分值多少收成(收入)。按照公分分配粮食和其它可折算实物或现金作为一年的收入。据我奶奶在世时说我们家由于人口众多,每年的公分都是全村最多的。在爷爷、奶奶、父亲的辛苦劳动下温饱是可以解决了。

每次回家我都让儿子跟父亲聊天,听父亲讲儿时的故事。父亲从小就是个勤奋好学的人,读书时写得一手好字,硬笔、软笔书法都写得很好。在70年代、80年代初期电视机很少,我叔叔当时包了附近几个镇上的电影院,每次的电影广告都是父亲帮忙写的,村里的广告、喜事、丧事需要写对联的都会请父亲帮忙写。村里的民风特别淳朴,谁家有事去帮忙都是无偿的。

父亲的数学也学得特别好,当时在生产队时是当会计的,帮队里记公分。直到后来搞建筑队还一直在管工钱,父亲做的账本也特别清晰易懂。当时没有电脑,都是用本子记,也没有计算机,但我家有三个算盘,父亲打算盘的速度可以与银行点钞票的工作人员相媲美。

父亲还是我们村里有名的厨师,他特别喜欢钻研菜谱,中央电视台的美食栏目是他必看的节目。直到现在村里谁家有个喜事、丧事的都会请父亲去掌厨。毫不夸张的说,吃上我父亲做的菜三个月体重保管涨10斤。

父亲同时也是个篮球爱好者,年轻时曾代表我们镇工社去比赛,现在还会说起当时的球友,当时吃一条粽子打了两场球赛。年纪大了偶尔还是会去投投篮球,周末会带上孙子们去打篮球,从侄子没打过篮球到现在进中学生篮球队,听侄子说父亲是个很不错的教练。近来几年村里过年都会举办篮球赛,村委员会都会邀请父亲做场下教练。我哥哥、堂哥、堂弟们也都会上场比赛。父亲还总说等侄子大些,我们家都能组一个队了,我心里想等侄子大了,我哥哥都不一定能上场比赛了……

父亲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可以说是有天赋吧。听母亲说认识父亲也是缘于音乐,当时他们就是在表演时认识的。年轻时母亲是牛歌剧演员,父亲也表演过粤剧、牛歌剧,拉过二胡,我们家里现在还有一把老式二胡。父亲说只要曲谱就没有不会弹唱的歌。

每逢说起年轻时的故事,说最遗憾的事是没能上学。父亲总说:知识改变命运!他教育我们做人、做事,想让我们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他整天为了我们而操劳,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他和妈妈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还要培养我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要我们上最好的学校,穿最好的衣服而自己却……

父亲已年近70岁,每次回家都是父亲送我去高铁站,看着父亲离开时的身影在我的眼中越来越模糊了,可父亲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深处。以前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怎么也体会不出来文章中所描绘到的那种感情。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明白了其中的内涵。朱自清先生看到的是他父亲为他过铁路买橘子的背影,而我看到的却是我父亲为了家庭,为了儿孙而不辞辛苦地奔波、劳碌的身影。这身影是那样的高大和清晰。我擦干了脸上的泪水,心却一直在流泪。就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我对父亲,不,是父亲让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刻,远在异乡的我懂得了此刻的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

亲爱的父亲,您用自己的劳动征服了我,您用自己的笑容感动了我,您用最伟大的爱激励我。我爱您——慈祥的父亲。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国光电器手机版
制作单位:《国光电器》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