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我的母亲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的运转,日复一日地在土地和家之间忙碌着。我们家里吃的大米、青菜、鸡鸭都是妈妈种养的。可是,当时的我完全没有体谅母亲的辛劳与付出,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玩到饿的时候,看着家里的炊烟袅袅升起,然后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叫我回家吃饭。
记得我刚会吃饭,母亲就怕我噎住卡住,总是先捣碎饭菜,再将骨刺挑净,还怕我烫了,总要先尝一下。吃了母亲做的饭菜,那就是沐浴阳光与幸福啊!
那时候是穷日子,节衣缩食。母亲总是先让我们吃饱吃好,自己却常常吃咸菜拌饭。
母亲小时候因家里贫寒,上完小学就缀学了。但还在我朦胧懂事之时,母亲就教我怎么做人。告诉我,做人要老实,不做坏事。要听老师的话,跟同学要友爱互助,好好读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没有出路,知识改变命运……母亲的话,我记住了,我也努力去做了。
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有困惑,那就是疾病。我体质差,常生病,那可是苦了母亲。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不论酷暑寒冬,母亲总是背着我踩着自行车,奔波于家里与医院之间。母亲为了照顾生病的我和哥哥姐姐们,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父亲身上,当时为了给我治病把家里所有能换钱的东西都变卖。我病好了,母亲却憔悴了、消瘦了。
毕业后,跟着学校我被分配到广州工作。那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南下,母亲的神情是复杂的,既有欣慰也有失落。记得那时家里没通高速也没通高铁,从家乡到广州得坐十个小时的大巴车。母亲怕我在路上饿着,前一天下午就在家里包好粽子,晚上把粽子煮熟。第二天凌晨4时起床把饭煮好,5时把我叫起来,说是怕我不够时间吃饭,怕赶不上大巴车。看着母亲熬得通红的双眼,想着要离开家乡去陌生的城市,这简直就是一场五味陈杂的旅途。但是,从我参加工作的那年开始,只要一休假,虽然要坐十个小时人满为患的大巴车,虽然待在家里的时间只有一两天,我也会带着疲惫和兴奋匆匆往家赶,因为那里有我的母亲。
几年后,我与那个我称呼为“老公”的人结了婚。从此,我便有了人生中的另外一个家。于是,我把生我养我的那个家称之为“老家”,尽管在形式上我有了两个家的存在,但我对老家的感情依然没有改变。身在他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人生收获的时候,每当孤独失落的时候,我都会想着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想起我的老家。后来有了孩子,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家里高速高铁也通车了,光纤也安装了。每次跟妈妈视频,妈妈的开头白都是:“你怎么又瘦了,工作太忙了吧,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别省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我的心中,故乡在慢慢地缩小,而母亲的身影却在不断放大!
我离开故乡返回广州的那天,天还没亮,我总会听到一个不太清晰的声音,睁眼一看,母亲拿着我的车钥匙跟我说她有东西落我车里了,要拿出来,我把车门和后备箱打开继续回去睡觉。早上放行李时才发现,母亲是在给她临行的女儿准备我最喜欢的土特产,看着后备箱里的番薯、木薯、青菜、大米、土鸡蛋、活鸡,母亲笑嘻嘻地说:“这是给我外孙准备的,纯天然的比外面买的好吃,然后交待了各种储存方法”……看到母亲的样子,我真的好难过,作为她的女儿,我什么时候能做到像母亲这样关心她呢?临行时,母亲更是依依不舍,眼里饱含着泪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理解母亲的心情,在母亲面前,我佯装坚强,当我转身离开的那一霎间,我的泪水便随意如流水!
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地抚养,这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们应感谢这生命的赐予,这无怨无悔的付出,应该学会回报母亲,懂得感恩。从关心父母做起,学会善待生命,感谢父母,感恩社会。
妈妈!妈妈!你是我最亲的人,你是我最爱的人。你是最伟大的母亲,你是最伟大的妈妈。你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叫鞠躬尽瘁。你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大海一般的爱,什么叫大海一般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