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想读书沉淀自己,恰逢手中有本《浮生六记》,兴趣所致,便一口气把这本书给读完了。印象中第一次识得清代文学家沈复还是在初中语文课本《闲情记趣》一文中,他把童年的趣事写得生动又不乏真实,如今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美好,今日索性来谈谈我读完《浮生六记》的感想。
在沈复笔下,他与芸娘的相遇便是一切美好的开始。于青葱少年时,他读了芸娘的诗稿,欣赏她的才思隽秀,便将心意投注在她身上,不能释怀,禀告与母亲道:“若为儿择妻,则非淑姐不娶。”如此大胆、直接地表达爱慕之意,丝毫不像封建王朝下文人的拘束克制,我在诧异之余不由兴趣大起,更加期待后面情节的发展。
沈复原来最讨厌两样东西——臭腐乳和虾卤瓜,然而芸娘却每天必吃,在沈复拿这事打趣芸娘时,芸娘也不生气,道一句“此犹无盐,貌丑而德美也”,说完就强行塞了一个卤瓜到沈复口中,把沈复拖下了水,从此便也爱上了这两样东西。沈复觉得不可理解,芸娘道:“情之所钟,虽丑不嫌。”生活中的日常相处陪伴,在沈复的描述中充满了情趣,让人回味甚远,感触颇深。在我们如今生活的这个时代,能与一人相知相伴者且为数不多,更何况在那个封建压抑人性人权的时代,能遇到一位志趣相投的伴侣,这又该是多么的幸运呢。沈复素日里喜欢喝点小酒消闲,不喜菜多,芸娘便用六只小瓷碟做了一梅花状的食盒放在桌上,聚会喝酒时,把菜放在花瓣似的小碟子里,可以随意取食,既方便又美观。这是多么聪慧的女子啊,心灵手巧而又关心爱人,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均是对沈复充满了爱护之意。
夏季荷花初开时,芸娘用小纱囊包一些茶叶放在花心里,次日早上再取出来,烹煮雨水冲泡,芬芳馥郁,生活的乐趣便油然而生。沈复的衣服鞋袜,都由芸娘亲自纺织,衣服破了移东补西,但都干净整洁。衣服颜色大多暗淡,这样比较耐脏,既能出去见客人,也能家常穿着;寄居友人家萧爽楼时,芸带领仆人一起刺绣、纺制衣服,以供日常开支。到了夏天,楼下窗户被去掉,又没有栏杆,芸便用旧竹帘做栏杆,不但可以作为遮拦,又可做装饰,而无其他花费。这些细节无不体现了芸娘的聪慧贤良,她把清寒的日子经营得温馨甜蜜,充满了柔情蜜意。美好而又长久的婚姻是靠相互爱护体谅的,书中多处描写也可以显露出沈复对妻子芸娘的关心、爱护和包容,夫妻二人志趣高尚,情丝点滴满溢于文,着实让人赞叹!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作为一个离家的浪子,读《浮生六记》就像和家中慈母拉着家常,品味父母间的默契相处,看到的是满满的烟火气,满眼都是家人给予的温馨。对比古今之人,幸福不仅只有轰轰烈烈,许多时候更在温情相处的屋子那丈许之内,也在心中的方寸之间。也许是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相爱相知的人儿在一起,幸福便紧紧跟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