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是一个才不到三年的新名词,却让近乎每一个人都对它有了清楚的认识。这三年人们从未知到认识,再到如何面对以及解决,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泪水,但是它仿佛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省略号,给人留下许多的未知数。
还记得大二的时候,有着一个学期的居家学习,当可以回到学校时,仍是封校不能正常进出。这让我清楚地体验到了疫情不再是新闻报道的那般遥远,而它就一直在我们的身边。我也清楚地了解到只有真切地关注疫情状况,遵守疫情举措,才能回到能够不再每天出门要看看自己有没有戴口罩、出去旅游要看因疫情而忧愁的日子。
在离开校园来到国光工作时,疫情仿佛不像学校那般萦绕耳旁,所以这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仿佛每个人都没有准备好似的。当园区外的管控区域内的员工不能如往常般来上班,饭堂不再允许人员堂食,大门不允许正常进出时,每个园区内的人员虽然都对新冠疫情如此了解,但发生在自己身边时仍然有些心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而这个时候,在公司党委的引领下,公司工会以及人力资源中心积极组织着国光志愿者团队,并在各个时段、园内各个区域内开展志愿活动,高效地解决员工的吃穿住行等问题。当我了解到这个团体时,我知道我作为一名党员,有这份责任去做我能做的事情,在这封锁的两周内,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在第一线帮助医护人员以及园区内工作人员,在此期间让我体会到了大家为度过这个特殊时期而,不畏艰辛、舍己利人的精神。
回忆起这不长不短、却又充满回忆的两周时间,想起当我加入到志愿组织这个大团体时,看到每个组员都积极地接龙参加志愿活动,有的志愿同志在三十多度的天里穿着不透风的“大白防护服”,帮助着医护人员;有的志愿同志在忙完工作时,不辞辛劳地来到了志愿第一线;还有的志愿同志无私地接受从晚上八时到早上八时值班的差事,多少令人泪目以及触动的场景历历在目,特别是我组内的沈鸿斌同志,尽管他因车间工作的缘故而被赋了红码不能正常参加志愿活动,但时时刻刻关注着我们的情况,待他恢复绿码的第一时刻,便是问到他能否参加志愿活动,有没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这让我看到了每个同志不畏牺牲个人利益,积极地投身到每个需要他们的地方,也让我对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一个更加清晰且细致的认识。
在这封控两周的时间内,虽然存在着诸多的不便,但正是因为有了工会以及人力资源中心的积极组织、有了这帮可爱的志愿者团体们,才让园区内的几千人的生活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转,让每个不安的心灵得到安抚。是的,没有人愿意发生疫情,有多少人都希望能穿越到两年前,告诉那个时候的人们要学会做好个人防护,才不会让那么多无辜的人离去。但是事情既然发生了,我们就应当往前看,让这个事情不要再重蹈覆辙,遵循防疫要求,配合工作人员,只有这样,那个我们所期待的从前才能以最完整的状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新冠疫情”不再是充满未知的省略号,而是一个充满着人情味、汇集着无数人汗水与泪水的感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