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个旅游梦,甚至已经准备了多年的导游证考试,这份执着和念想,随着我读书到出社会,愈加强烈,要实现的想法也愈加坚定。
我要去云南看那壮美又有气势的东川红土地;我要去看那长白山感受那雄壮威武的最高山胡泊“火山湖”;我要去体验那长达半个多月的西藏之旅:那让人思想纯净的八廊街和震撼的来古冰川,一定让我流连忘返、欲罢不能。北京的长城和天安门、桂林的山水、湖南的张家界、东北的雪乡、云南的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
阅览过无数的杂志封面,也规划过太多理论攻略,最后在某一瞬间,就再也没表达过旅行的“执念”。当然,以上的这些一直想去的地方,还是没有去。
是什么让我觉得心里突然舒坦且不觉得这是一份对热爱的遗憾?当然是领悟到了有比这还要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回家!
疫情三年,我回家就三四次。有时候想,出社会打工的娃,谁都是这样的,也觉得理所当然。然而在疫情三年后终于放开的时间里,在某一电话中,父亲说:现在可以光明正大回来多待几天了吧。我很惊讶他的第一次口头表达出来的情感,因为他都是以行动来表达的人,语言上的直面表达,都只是“老回来干嘛,路程那么远,车费来来去去也要钱,家里都好没事就可以先不用回来……”
我想的并不是回家多待几天耽误了我工作,也不是耽误我跟好朋友的活动,而是突然间想到:如果旅游要花掉我七八天或十来天的时间,我为什么不能花这假期回家,回家“旅行”?应该也是个很不错的体验。
自此,心中好想要去远方的旅游梦,一下子跑到了心里最深处。并不是说诗和远方就此放弃,而是我知道,诗和远方,其实它不会消失,但父母会老,他们会“消失”。诗和远方,会等着我,但有些人,不会。
过年回家的唠嗑日子,看着父母一天三餐都在楼下往楼上叫嚷着吃饭,贪玩天黑还在海边玩,电话催个不停还是吃饭。父亲说,现在干不动了,唯一做的,就是只有叫你们吃饭。好像我如果回家做饭,让他们坐着等吃,他们反而不开心了一样。
接着隔壁家临近过年,还是有吹喇叭打罗的声音。老父亲说,又走了一位,村里的姐妹说,这两个月来,这批放开的疫情,“淘汰掉”了一批老人家。我转头看厨房在喝酒吃饭香甜的老父亲,他原来也是六七十的老人家了。
我甚至有种失而复得的感觉:老父亲能蹦能跳,睡觉香吃饭喝酒香。也会因为别人口中说的“你爸妈身体好好,挺矫健的”语句而开怀很久。
之所以提我老父亲比较多,是因为我老父亲比我老妈大了十几岁,我妈比较年轻,这辈子也没煎熬工作过,我老父亲又一直有老毛病,所以我当然比较担心他。
太多人,心里藏着太多一直想去的地方,但由于忙于事业,养家糊口,又觉得那些理想,变成了不现实的梦,最后会形成了无奈和遗憾。其实我想说,即使到最后我想要一直追寻体验的地方没有到达,也不会有遗憾:因为在我去的路上,我回头守护了更加美丽动人的风景,会收集到我暂时没有完成梦想的另外一种珍贵的时光。
旅行的意义,也可以是在问心无愧的小遗憾中进行,我真诚地感受:亲情的失去,不是一场大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